6月26日,贵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耿翊的一批写生佳作在融创.九璟湾美学艺术空间展出,南明河畔、艺校旧址、山野树木、四季花卉、民族村寨......耿翊用画笔记录三十年来时代的变迁,令观者驻足赞叹。
此次展览的主题为《茏苁》。“茏苁”,茂盛的样子。漫步展区,耿翊笔下的花草树木虽姿态各异,但无不展现出生命的张力,老艺校冬日里绽放的腊梅、深秋花溪公园池塘里的残荷、遵义郊外雪中的青松、疫情之下洁白的梨花,甚至展厅外恣意开放的野花,无不在昭示着画家对生活的理解---美的来源即是自然,自然即生活,生活即生命。
除了花草树木,耿翊将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用画笔一一倾诉,即将消失的村寨、苦涩的采石场、二十年前的成名之作《千面》,如今又带着对生命的理解再次重新创作。现场一名观众由衷地赞叹说“这批作品真正值得慢慢欣赏,耿翊先生通过画笔描绘贵州,让观者感受到一种内在力量,彰显贵州精神!”
当天,不少耿翊的师友到场祝贺展览开幕,一组老艺校及其周遭的写生作品,将师友们带回到曾经的岁月,老楼、操场、甚至大家爱去光顾的“苍蝇馆子”,一一入得画中,那是老艺校人学习和生活的地方,那爬满了爬山虎的红砖墙、被踩得蹭亮的水泥楼梯,不时飘荡在校园里的悠扬琴声,是老艺校人共同的记忆,也是滋养他们艺术之路的源泉。
正如耿翊所说:写生之所以吸引我,是因为它给予了艺术工作者创作时丰富的感知、真实的感受,主客观转换、结合的过程是一种精神的沐浴。作画是对生活的记录,而绘画创作构思的根本来源是对身边景物的观察,最直接、最重要、最稳妥的办法是深入生活,扎根大地。随着社会发展,贵州这片贫瘠而多彩的土地也经历了沧桑巨变,如果说美术的根本意义是用绘画技术来表达美感,不如说这种美感是发端于心灵的感动。贵州的一草一木滋养着贵州的艺术创作,正是因为饱含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,才让贵州的艺术家们给社会带来了无数充满真情与感动的艺术作品。
据悉,此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9日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邬建玲
编辑 陆维刚
校检 唐燕
编审 范觉文
文章转自:贵州日报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